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政策 > 正文

中国当前残酷的事实:房价越低,你越买不起!

地产人智库  2016-07-17 09:51

[摘要] 为什么?全民都盼着房价下跌,专家却说房价越低越买不起房,说的好像房价越高就越买的起一样?

你好,我是购房者。我希望房价能够继续涨涨涨,因为我已经买房了。(你是不是欠揍?)

你好,我也是购房者。我盼着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房价降降降。(这才是人民群众的心声~)

你好,我是专家。房价下跌,倒霉的是穷人!(Excuse me?)

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FONT-SIZE: 18px;PADDING-: 0px" class="" data-brushtype="text">房价大幅下跌往往与破产挂钩

为什么?全民都盼着房价下跌,专家却说房价越低越买不起房,说的好像房价越高就越买的起一样?实际上现在人人都觉得房价贵,而且贵的很不合理,但任何不合理的现象背后一定有合理的解释,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就用事实来说一说房价跌了会怎么样?

2013年,底特律房价跌到谷底,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菜价,但那时候底特律人几乎已经不置业了,整个城市宣布破产,大部分家庭破产,谁还是考虑把生存的钱拿去购房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万科降价了,结果售楼处人满为患,都是要闹事的业主;不久之后,一些开发商也顶不住跟着降价,于是性的“房闹”事件就上演了。回想那时候,你想着趁房价下跌而赶紧置业吗?不,那时候你担心的是会不会被炒鱿鱼,被炒之后如何承担家庭开销,担心的是公司会不会破产……

事实讲完了,现在举个易懂的例子:你有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手里有150万的现金,想买一套200万的房子,因为钱不够买不起,所以你盼着房价下跌。现在房价从200万开始下跌,190…170…150…原则上150万你可以买的起了,但要知道你固有的那套房子也从100万开始下跌到90万…80万…但房价还在跌,请问这个时候你会跟进买吗?这不是机遇来了,是风险来了。

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FONT-SIZE: 18px;PADDING-: 0px" data-brushtype="text">假如房价暴跌

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WHITE-SPACE: normal;LETTER-SPACING: normal;COLOR: rgb(62,62,62);WORD-SPACING: 0px;PADDING-: 0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FONT-SIZE: 18px;PADDING-: 0px" data-brushtype="text">你将要承受这些后果!

海南资深房地产投资分析师王和东指出,若房价真的开始暴跌,那么以下这些情况将会发生:

后果1.中小房企将面临倒闭

房地产一直都是中国的支产业,目前有数万家大大小小的房企,其中许多中小房企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如果出现房价腰折式暴跌,那么这些没有强大资金作支撑的放弃,为了降低损失,大部分房企都是申请破产。只要房价暴跌,那么这种倒闭现象不是小范围,而是波及,企业将会纷纷申请破产处理。

后果2.失业率飙升

众所周知房企大大小小数万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除了房企外,地产行业还涉及到建材、装修等等,一旦发生大批房企倒闭现象,那么这些行业也将会受到重创,甚至于破产,连带效应会接踵而来,企业破产也就标志着员工失业,失业率方面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非常非常大的。

后果3.银行纷纷倒闭

房价下跌,银行可能是惨重的受害者。房地产贷款占到商业银行总贷款的20%,地产行业如果受到重创会让许多贷款面临违约,据统计,房价下降30%银行将增加1万亿元的坏帐,所以房价如果暴跌,那么银行就会受巨创。

后果4.烂尾楼遍布

房价暴跌,房地产就会开始贱卖房屋,以前买到1万/㎡的房子可能现在只需两三千一平米就轻松买到,但是,房子也会越来越不值钱,买房的人会大大缩减,到时候,必然会出现大量的烂尾楼,因为开放商已经破产了,银行也没有资金在贷款给房企。

后果5.货币贬值严重

房子的保值性没有任何意义了,资金就会外流,再加上国家不会让国有银行倒闭,拯救银行的办法只有疯狂的印钞票,增加货币流通量,实行宽松政策,这样,货币贬值就会更加严重。按照正常来说,五年时间,货币购买力将下降近一半,钱也就开始不值钱了。

后果6.财富差距更加悬殊

失业率增加,经济萧条,痛苦的莫过于老百姓,在如此现状下,那些富人拥有者将会加大劳动者的剥削,因为劳动力太多,财富会更加集中。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房价暴跌就是好事。你永远也不知道房价下跌带来的后果是不是你能够承受的。(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1

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WHITE-SPACE: normal;LETTER-SPACING: normal;COLOR: rgb(62,62,62);CLEAR: both;WORD-SPACING: 0px;PADDING-: 0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ADDING-: 0px">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FONT-SIZE: 18px;PADDING-: 0px" class="" data-brushtype="text">社科院预测房价增幅将回落

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WHITE-SPACE: normal;LETTER-SPACING: normal;COLOR: rgb(62,62,62);CLEAR: both;WORD-SPACING: 0px;PADDING-: 0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ADDING-: 0px">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FONT-SIZE: 18px;PADDING-: 0px" class="" data-brushtype="text">未来一年为调整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昨天发布《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一年,房价增幅或呈回落趋势。

报告预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持续的政策刺激与有力的制度变革力度,将决定调整幅度和时间提前或者延后。2016年全年商品房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市场分化将从“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转向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报告中是这么说的: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回升主要是由于政策促进和市场预期变化所引起,但是因不同城市的基本面不同,所以对同一政策有不同的反应,再加上市场上的联动反应,才会使房价增速目前还没有明显回落。


虽然当前的政策方向比较明确,调整的也及时,因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调控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政策连续加码力度稍大,预期管理不够成熟,缺乏对城市间联动关系的考虑。


2、一、二线城市政府层面上,市场监管没及时跟上,土地供应政策较为被动。


3、三、四线城市政府方面,有关释放需求、调整供给的实质性制度性政策出台不多。

基于过去房地产周期经验以及影响因素变化可以对未来趋势预判: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


具体来说,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预测时间段内,房价增幅或呈回落趋势。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或将趋缓,2017年或将出现波动。如果说2015年到2016年是政策刺激下的上升之年,2016年到2017年可能是首次出现的在政策刺激下的调整之年。


我们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其实一直不乏调整,那这次有什么特殊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介绍,2013年之前10多年出现的调整,都是在政策打压下的结果,出现的反弹是市场自动反弹(2009年除外),但2013年后的调整是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自发调整,2015年的反弹则是政策刺激下的反弹,所以此轮反弹并没有强力支撑,反弹持续时间也将大幅缩短。


倪鹏飞说:“5月份出现增速回落,这与前期刚需集中快速释放有关,也与近期热点城市收紧调控有关。”
如果在相关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受市场回暖资金压力减少和预期影响,2016年形成大规模新供给。供求关系发生改变,而且潜在需求难以释放,短期调整在所难免。


数据显示,2016年1-4月,新开工面积增长21.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5月虽然有所收窄,但仍保持着18%的增长率。倪鹏飞表示,这一增速让人担心非重点城市在去库存有限的情况下,新库存又大量生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有5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空间错配持续加剧,住房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二是潜在供给大幅增加,代表未来供给水平的住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持续快速增长;


三是价格大幅上涨波动,一、二线部分城市房价和地价呈现非理性上涨;


四是房企面临信贷违约风险,企业资金来源松紧失当交替频繁。企业负债率创历史新高,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高库存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供给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五是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房地产投资后劲不足。


总的来讲,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总体稳妥,能够使市场和投资从缓慢到快速回升,去库存成效明显。中间政策调整的时机、力度总体把握比较得当,个别城市的过热现象得到控制,正在趋向“软着陆”。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常熟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