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小区 现有小区逐步开放你同意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2-23 10:29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份《意见》,对中国城市的面貌和内核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有关大拆大建、山寨建筑、政绩工程做出严格限制;对智慧城市、海面城市作出了前瞻性布局。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将深刻影响7.5亿城镇人口的文件都有什么干货吧!

杜绝大拆大建,乱拆乱建

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

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决遏制领导干部随意干预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现象。

点评:一些道路刚建就拆,一些绿化景观刚栽植好就毁,一些道路没几年就开挖。这不但让市民不便,也容易滋生腐败。《意见》将从制度上根除乱拆乱建的现象。

城市要有特色,对“山寨”说“No!”

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建筑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

支持高等学校开设城市设计相关专业,建立和培育城市设计队伍。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点评:到中国任何城市旅游,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都是同样的建筑,城市特色几乎没有。同时,中国的城市还兴起了一股山寨之风,山寨白宫、山寨凯旋门、山寨欧洲小镇层出不穷。《意见》对于城市的同质化有一定遏制作用。

减少建筑污染,未来楼房“工厂造”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

点评: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工地——这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工地就会有噪声,就会有污染,“工厂造”楼房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绿色建筑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封闭住宅小区要开放,多手段缓解拥堵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公交公司管理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增强公共交通运力。

点评:封闭的住宅小区放开可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但也需要兼顾小区住户对于私密性、安静、安全性的居住要求。

家家能“亲近绿地”,公园图书馆博物馆要免费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推动社区内公共设施向居民开放。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促进居民交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限期清理腾退违规占用的公共空间。顺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证照办理服务等方面,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点评:公共的资源是大家的——这是城市居民获得感的源泉。

未来的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

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建设森林城市。推行生态绿化方式,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广植当地树种,减少人工干预,让乔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长。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改变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点评:让我们居住的城市像大自然一般干净美好,需要现代科技以及科学的规划,也需要全体城市居民素养的提高。多个系统、各个主体协调并进,建设未来的新型城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常熟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